X
Gemstone Search

您的详细信息

请填写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请填写密码

忘记了您的密码?

经过 审核人 Andreas Zabczyk

稀有紫翠玉宝石

坦桑尼亚紫翠玉原石
坦桑尼亚紫翠玉原石

介绍

亚历山大变石是一种稀有而迷人的宝石,以其非凡的变色特性而引人注目。想象一下:它在日光下从翠绿的绿色转变为白炽灯下浓郁的红色或紫色。这种金绿玉于19世纪30年代首次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被发现,其独特的光学效果源于微量的铬元素。亚历山大变石的矿藏有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巴西和斯里兰卡。其稀缺性和迷人的美感使其成为宝石收藏家和珠宝爱好者的珍品,通常价格不菲。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我们的全面的亚历山大变石指南

颜色属性

紫翠玉以其强烈的多向色性而闻名,呈现出祖母绿、红色和橙黄色等颜色。它拥有独特的变色能力——在人造光下会从一种颜色变到自然光下另一种颜色。这种由红变绿的转变是因为紫翠玉吸收了光谱中黄色和蓝色部分的光。通常情况下,它在日光下呈现祖母绿的绿色,而在白炽灯下则变成覆盆子红色。光线如何与紫翠玉产生奇妙的互动,真是令人着迷,不是吗?

历史与发现

一个广为流传但可能为伪造的故事称,亚历山大变石是由芬兰矿物学家尼尔斯·古斯塔夫·诺登舍尔德(Nils Gustaf Nordenskjold,1792-1866)在1834年4月17日亚历山大王十六岁生日时发现的,并以俄罗斯未来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名字命名。事实上,诺登舍尔德最早发现这种宝石的时间大约在1831年,尽管并非发现。真正将这种宝石命名为亚历山大变石的是列夫·阿列克谢维奇·佩罗夫斯基伯爵(Lev Alekseevich Perovskii,1792-1856)。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物理性质

紫翠玉是金绿玉的一种,莫氏硬度高达8.5。金绿玉的折射率为1.746–1.763,密度或比重为3.70–3.78。

亚历山大变石因其化学成分而极其罕见。虽然它属于金绿玉的一种,但除了铁和钛之外,还含有一种微量元素。铬赋予了它在日光下呈现出祖母绿般的绿色。虽然已知亚历山大变石具有猫眼效应,但极为罕见。了解更多关于亚历山大变石等独特宝石的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稀有宝石指南

来源和稀有度

俄罗斯乌拉尔山脉的原始矿源已被枯竭。1987年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了一个关键矿床,其他矿床位于缅甸、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

紫翠玉很少以大尺寸出现。最大的一颗成品重达66克拉,现藏于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学会。

常见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亚历山大变石的颜色变化?

颜色的变化是由于微量的铬和宝石对黄色和蓝色光谱部分的光的吸收,在日光下呈现绿色,在白炽灯下呈现红色。

亚历山大变石最早是在哪里发现的?

它于 19 世纪 30 年代首次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被发现,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名字命名。

亚历山大变石有多硬?

紫翠玉的莫氏硬度为 8.5,适合制作耐用的珠宝。

亚历山大变石为何如此稀有?

它的稀有性源于其需要铬的特殊化学成分,加上全球储量有限。

当今亚历山大变石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俄罗斯的金矿资源已经枯竭,主要的金矿位于巴西、缅甸、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

Enlarged Gemstone Image